Monday, March 31, 2014

Coral Fossil 珊瑚化石


在地质历史时期,由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经石化作用而成。现瑚是腔肠动物门中的一个纲,全部海生。近年将具刺细胞的腔肠动物独立为刺丝胞门(Cnidaria)。珊瑚纲亦列入该门。
在地质历史时期,由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经石化作用而成。现瑚是腔肠动物门中的一个纲,全部海生。近年将具刺细胞的腔肠动物独立为刺丝胞门(Cnidaria)。珊瑚纲亦列入该门。 
  常见的珊瑚化石有单体和复体两大类型。单体珊瑚的骸体,从几毫米到几十厘米,通常有体壁围绕,表面饰有粗细不等的皱纹,但在进化程度比较高级的珊瑚中,体壁退化(图1)。珊瑚(化石)复体珊瑚呈致密的块状体,或细弱的丛枝状,由许多细小的珊瑚个体组成,有的从母体的轴部或侧方分芽而出,有的通过珊瑚体壁上的孔或管,或各珊瑚单体之间的共骨组织或间隙管相互贯联。珊瑚骸体的骨架由无数细微的方解石质或文石质的羽针、羽簇或羽榍组成。纵列骨骼单元主要包括刺状或脊状的隔壁脊或隔壁刺和板状的隔壁,后者长短相间,呈两侧对称或辐射对称排列。横贯珊瑚骨腔分布的板状体称床板或横板,是横列骨骼单元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有些珊瑚体的边缘还出现小型鱼鳞状或泡沫状骨片,称鳞板或泡沫板。上述纵列和横列骨骼单元在不同地史时期的各类珊瑚中,分别以不同的方式配列组合,或派生出其他组织结构,出现形形色色的骸体形态。它们的演变过程就是珊瑚虫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历史的重要见证。 
  根据珊瑚骨架的性状,常见的珊瑚化石可分4个大类,分别相当于亚纲(或目)一级的分类单元,它们是:床板珊瑚、日射珊瑚(图2)、珊瑚(化石)皱纹珊瑚或称四射珊瑚、石珊瑚或称六射珊瑚。另外,八射珊瑚主要是现生的,仅少数属种呈化石状态见于中、新生代地层。也有人把异珊瑚类视作一个大类,分类上与四射珊瑚等并列。 
  根据古生代珊瑚的个体发育史和谱系进化史的研究,推测珊瑚的祖先是一个细小的、角雏状中空的管状体,出现的时代可能早于寒武纪,最早的珊瑚化石产于澳大利亚的中寒武统,但尚有争论。床板珊瑚只有群体见于早奥陶世,繁盛于古生代,个别属种延存至中生代。日射珊瑚仅见于早、中古生代,只有群体,与床板珊瑚相近,不过骸体内隔壁刺的数目常固定在12个,单骸之间由形态各异的共骨组织相联。四射珊瑚限于古生代,骨架较复杂,方解石质,多数具板状隔壁,序生,长短相间,呈两侧对称排列。六射珊瑚从中生代三叠纪崛起,继续繁育在现今的海洋,骨架与四射珊瑚相近,不过,隔壁系文石质,多级轮生,呈辐射对称排列,体壁退化,推测是从古生代末期四射珊瑚中侧珊瑚一支进化而来的。但是,各大类珊瑚之间,目前未找到中间过渡类型的化石证据,多数人认为它们之间未必存在直接的进化关系,可能各自源出自己的直裔祖先。 
  珊瑚化石的种类很多,根据不完全统计,仅古生代珊瑚化石就有大约1400属,1万余种,中生代以来,属种的数量更有显著的增长。珊瑚化石在世界各地几乎均有分布。古生代珊瑚化石,除南非和南极地区少见外,在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甚至北极地区,均有广泛分布。中国盛产珊瑚和珊瑚化石,从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到西南的珠穆朗玛峰地区,无论是天山南北或沿海诸省,在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里都可以找到珊瑚化石。 
  综合研究各地不同地质时期地层里的珊瑚化石,可以勾划出各地质时期珊瑚群的分布和动物地理区。例如,3亿多年前的早泥盆世,世界上珊瑚化石的分布大致可分成欧亚澳区和北美东部区;而南部非洲-南美南部则几乎没有珊瑚化石。中国北方从大小兴安岭经蒙古、天山及准噶尔联成一区。中国南方的滇(东)、黔、桂自成一区,具有独特的珊瑚群;南北之间被广阔的陆地分隔。川西、滇西、西秦岭昆仑又成一区,经古地中海与欧洲沟通。 
  研究珊瑚化石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①珊瑚化石是地球上已知最老的多细胞动物的遗体之一,从寒武纪或更早的地史时期出现,直到现今的海洋里大量生存,经历了 6亿多年的发展历史。研究它们的发生、早期的分化,以及尔后的发展,对于了解动物界的进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②珊瑚化石是地史时期重要的造岩者,进一步发展,与其他造礁生物共同组成规模大小不等的生物礁。生物礁是生成和储集石油及天然气的天然场所,与一些金属和非金属矿产也直接或间接有关。研究古代地层里的生物礁对矿产预测有实际价值。③珊瑚化石大量保存在古代的碳酸盐岩中。研究珊瑚化石不仅对恢复古地理、古环境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也是对比和划分古大陆架区沉积地层的重要门类化石之一。④现代珊瑚礁多分布在地球赤道附近的海域。地质时期的珊瑚礁是否也是这样分布的?研究这些问题对于恢复地质时期的气候带,判断地球赤道位置的变化,研究和划分地史时期的动物地理区和地壳的构造变迁均有重要意义。⑤珊瑚骨架的内外常保存粗细不等的环状生长纹,是珊瑚虫昼夜分泌骨骼留下的痕迹,可据以推断在地球发展历史中,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和日月之间距离远近的变迁。所以珊瑚化石又被称作古生物钟(图3),与地球物理学的研究发生了关系。
珊瑚(化石)
珊瑚化石是重要的天然宝石之一。

珊瑚化石又被称为珊瑚玉,它是玉化珠宝中唯一有生命的亿万年灵物。
它作为吉祥、尊贵的象征的同时,还具有养颜保健、活血明目、驱凶避邪的功能

新疆发现的距今3.5亿年古生代时期的珊瑚化石,属钙质型珊瑚,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画面状如花朵,细腻的质地,透着戈壁大漠狂风吹过的痕迹,以其坚硬的石质,清晰的纹路,独特的花纹,其品质比红珊瑚更上一档,而且数量极其稀少,濒临绝迹,实为极品中的极品
可称之为“无价之宝”


珊瑚石颜色常呈白色,也有少量蓝色和黑色。宝石级珊瑚石为红色、粉红色、橙红色、灰色。红色是由于珊瑚在生长过程中吸收海水中1%左右的氧化铁而形成的,黑色是由于含有有机质。无短波长波,具有玻璃光泽至蜡状光泽,不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48-1.66。硬度3.5-4 密度2.6-2.7g/cm3黑色珊瑚密度较低,为1.34g/cm3性脆。距今三亿年古生代时期的珊瑚化石。其石质坚硬,纹路清晰,品质上档数量极其稀少,实为极品中的极品。


贴身佩戴能促进血液循环,而且珊瑚化石依据人体健康状况,颜色会产生不同变化,故可称为人体精、气、神的观测站。此外,它还具有很多药用和医用价值。

400多年前,医药大师李时珍先生在经典名著《本草纲目》中就记载:“去翳明目,安神镇惊。用于目生翳障,惊痫,鼻巾丑。”等功效。据有关资料介绍,珊瑚化石有止呕吐、止泻、止血、治腰痛、小儿惊风、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排汗利尿等作用。

珊瑚与佛教的关系密切,它被列为东方佛教七宝之一。印度和中国西藏的佛教徒视红珊瑚是如来佛的化身,他们把红珊瑚作为祭佛的吉祥物,用其化石来做佛珠,或装饰神像,是极受珍视的首饰宝石品种。








































珊瑚(化石)

Sunday, March 30, 2014

Diamond 钻石

钻石是指经过琢磨的金刚石,在地球深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 (C)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人类文明虽有几千年的历史,人们发现和初步认识钻石却只有几百年,而真正揭开钻石内部奥秘的时间则更短。在此之前,钻石具有宗教色彩的崇拜和畏惧,同时又把它视为勇敢、权力、地位和尊贵的象征。现在已成为百姓们都可拥有、佩戴的大众宝石。钻石的文化源远流长,也有人把它看成是爱情和忠贞的象征。

钻石 - 由来

钻石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等轴( 立方) 晶系天然矿物。其摩氏硬度为10 , 密度为3. 53 ( ±0. 01 ) g/ cm3 , 折射率为2. 417 , 色散为0. 044。此外, 钻石还具有高热导性、强抗腐蚀性等特点。它的矿物名称为金刚石, 在金刚石矿产中能够达到宝石级的约占五分之一, 称为宝石级金刚石, 国外称“ 钻石原石” 或“ 钻坯”。钻坯切磨成某种琢型后称为裸钻, 国外称为成品钻石或抛光钻石。英文Diamond 来自希腊文金刚adams 一词, 意为“无可征服”。

钻石 - 质量单位

卡,或译克拉、克拉(Carat),是钻石的质量单位。一卡相等于200毫克,相传早期钻石商人称量钻石所用的砝码为稻子豆树(carob)果实,一粒这样的果实大约就重200毫克。因为钻石的密度基本上相同,因此越重的钻石体积越大。越大的钻石越稀有,每卡的价值亦越高。

钻石 - 物理性质

钻石的化学成分是,这在宝石中是唯一由单一元素组成的。属等轴晶系晶体形态多呈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四面体及它们的聚形。纯净的钻石无色透明,由于微量元素的混入而呈现不同颜色。强金刚光泽。折光率2.417,色散中等,为0.044。均质体。热导率为0.35卡/厘米?秒?度。用热导仪测试,反应最为灵敏。硬度为10,已知最硬的矿物,绝对硬度是石英的1000倍,刚玉的150倍,怕重击,重击后会顺其解理破碎。一组解理完全。
(图)钻石
钻石与相似宝石、合成钻石的区别。宝石市场上常见的代用品或赝品有无色宝石、无色尖晶石、立方氧化锆钛酸锶钇铝榴石、钇镓榴石、人造金红石。合成钻石于1955年首先由日本研制成功,但未批量生产。因为合成钻石要比天然钻石费用高,所以市场上合成钻石很少见。钻石以其特有的硬度、密度、色散、折光率可以与其相似的宝石区别。如:仿钻立方氧化锆多无色,色散强(0.060)、光泽强、密度大,为5.8克/立方厘米,手掂重感明显。钇铝榴石色散柔和,肉眼很难将它与钻石区别开。密度3.52克/立方厘米。钻石具有发光性,日光照射后 ,夜晚能发出淡青色磷光。X射线照射,发出天蓝色荧光。钻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常温下不容易溶于,酸碱不会对其产生作用。

钻石 - 钻石等级

钻石等级如何鉴定?其次是颜色的划分

钻戒颜色的不同当然也意味着钻石质量的高低,无色为最好,色调越深,质量越差。钻石等级如何鉴定?在国内钻石的颜色分为23个等级,用从D到Z的23个英文字母表示,D-F是无色级别,G-J是近[1] 无色级别,从K往下基本没有收藏意义。具有彩色的钻石,如:黄色、绿色、蓝色、褐色、粉红色、橙色、红色、黑色、紫色等,属于钻石中珍品价格昂贵,其中红钻最为名贵。

钻石等级如何鉴定?净度

钻石的净度等级从高到低,由高到低详细可分为FL、IF、VVS1、VVS2、VS 1、VS2、SI1、SI2、SI3、P1、P2、P3,在十倍显微镜下仔细观察钻石洁净程度,瑕疵越多,所在位置越明显,则质量越差,价格也相应要降低。

钻石等级如何鉴定?切工

切工是指成品裸钻各种瓣面的几何形状及排列方式,切工分为切割比例、抛光、修饰度三项。每一项都有五个级别,由高到低依次是EXCELLENT、VERY GOOD、GOOD、FAIR、POOR。一般所见钻石都是标准圆钻型切工。顶级切工的石头,对于光线反射可以达到一个最接近完美的比例,也就是三项EX切工,但是像这种切工价钱也稍微贵一些,因为它的出成率比较低,比不是三项EX切工的价钱高5%左右,但三项EX的石头色彩绝对是最绚丽的。

钻石 - 形成条件

(图)钻石钻石
科学家们经过对来自世界不同矿山钻石及其中原生包裹体矿物的研究发现,钻石的形成条件一般为压力在4.5-6.0Gpa(相当于150-200km的深度),温度为1100-1500摄氏度。虽然理论上说,钻石可形成于地球历史的各个时期/阶段,而目前所开采的矿山中,大部分钻石主要形成于33亿年前以及12-17亿年这两个时期。如南非的一些钻石年龄为45亿左右,表明这些钻石在地球诞生后不久便已开始在地球深部结晶,钻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宝石。钻石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从钻石主要出产于地球上古老的稳定大陆地区可以证实。另外,地外星体对地球的撞击,产生瞬间的高温、高压,也可形成钻石,如1988年前苏联科学院报道在陨石中发现了钻石,但这种作用形成的钻石并无经济价值。

原岩

稀少的钻石主要出现于两类岩石中,一类是橄榄岩类,一类是榴辉岩类,但仅前者具有经济意义。含钻石的橄榄岩,目前为止发现有两种类型:金伯利岩(kimberlite)(名字源于南非得一地名——金伯利)和钾镁煌斑岩(lamproite),这两中岩石均是由火山爆发作用产生的,形成于地球深处的岩石由火山活动被带到地表或地球浅部,这种岩浆多以岩管状产出,因此俗称“管矿”(即原生矿)。含钻石的金伯利岩或钾镁煌斑岩出露在地表,经过风吹雨打等地球外营力作用而风化、破碎,在水流冲刷下,破碎的原岩连同钻是被带到河床,甚至海岸地带乘积下来,形成冲积砂矿床(或次生矿床)。

钻石 - 产地分部


世界钻石资源与产地

钻石钻石
全世界钻石的储量和生产概况:   
目前,已探明天然钻石储量大约有25亿克拉,其中澳大利亚6.5亿克拉,扎伊尔5.5亿克拉。按目前开采水平现有钻石储量只能开采25年,但随找矿科技水平的提高,每年都发现有新的矿区,近几年加拿大钻石储量明显增加。   
自从钻石开采以来,共采出钻石350吨左右,既17.5亿克拉,现在全世界每年开采钻石在9000万-1亿克拉,其中宝石级占17%-20%。20%宝石级钻石价值相当于80%工业级金刚石价值的5倍。    
1、出产钻石的国家   
世界各地均有钻石产出,已有三十多个国家拥有钻石资源,年产量一亿克拉左右。产量前五位的国家是澳大利亚、扎伊尔、博茨瓦纳、俄罗斯、南非。这五个国家的钻石产量占全世界钻石产量的90%左右。其它产钻石的国家有刚果(金)、 巴西圭亚那、委内瑞拉、安哥拉、中非、加纳、几内亚、象牙海岸利比利亚纳米比亚塞拉利昂坦桑尼亚、津巴布韦、印度尼西亚印度中国加拿大等。   
中国的金刚石探明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第10名左右,年产量在20万克拉,钻石主要在辽宁瓦房店、山东蒙阴和湖南沅江流域,其中辽宁瓦房店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金刚石矿山。    
2、出产最好钻石的国家  
对于钻石的毛坯和宝石级钻石所占比例来说,最好的钻石来自于纳米比亚冲积矿床中开采出来的钻石。这些钻石经历的自然风化搬运到海边,路程长达1000英里。经过这段旅程钻石中脆弱部分都分离。在特定沉积环境中钻石按不同粒级不同形状一定规律分布于岩层中。该矿区宝石级钻石英钟最高达到97%。对切磨好的钻石戒面,很难分辩出产自哪个国家和矿区。   
任何矿区产出的钻石都有好、中、差。拿矿区中最好的钻石与纳米比亚产出最差的钻石比,纳米比亚冲积矿床的钻石也不一定就好。    
3、钻石产地的变迁
印度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钻石的国家,3000年前,印度是钻石的唯一产地。自2500年前至18世纪初印度克里希纳河、彭纳河及其支流是世界唯一产出钻石的地方,历史上许多著名钻石如光明之山(kohi-noor)、奥尔洛夫(orloff)和大莫卧儿(great mogul)都来自印度,但目前印度的钻石产量很小。   
至1725年巴西钻石的发现及开采,使巴西取代印度,成为当时全球钻石的最重要产地。   
1867年以后,南非发现了冲积砂矿床和大量原生金伯利岩筒使得南非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钻石生产国,其产量长期处于世界前列,并由此开创了钻石业的新纪元。1905年,在南非阿扎氏亚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金伯利岩岩筒—普列米尔岩筒,并在此发现最大的钻石(库利南钻石)。目前,南非拥有世界上产量最大、且最现代化的维尼蒂亚钻石矿。南非钻石颗粒大,品质优,50%的金刚石均是可切割的,其产量虽不及澳大利亚等国,但产值一直居世界前列。   
自1979年澳大利亚西部发现钾镁斑岩中含有金刚石起,至1986年,澳大利亚的金刚石产量已居霸主地位,但宝石级仅占其产量的5%。澳大利亚钻石主要分布西澳新南威尔斯的bingara和copeton,尤其是阿盖尔(argle)矿床储量为5.5亿克拉。   
博茨瓦纳盛产优质金刚石,宝石级占50%,其产值居世界首位。博茨瓦纳的钻石来自露天开采的金伯利岩,巨大的矿山有orapa岩筒(1967年)、letihakena岩筒(1977年)和jwaneng钻矿(1982年),三个矿的总产量在1989年超过1500万克拉。 俄罗斯的钻石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中部雅库特地区,该区找到有一百多个含金刚石金伯利岩筒,1988年,俄罗斯在靠近欧洲附近又找到新的钻石矿。目前,俄罗斯钻石产量在1200万克拉左右,一半为宝石级。多年来俄罗斯形成了独立的钻石开采加工销售体系,其钻石数量大、质量优、均匀性好,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前几年报道加拿大北部地区发现大量金伯利岩,几年后钻石产量可占全世界产量的10%。    
4、世界上第一座钻石矿
1871年7月16日,坚持向深处挖掘的库力斯堡合伙采掘队获得了成功,他们在占据的几十平方米的土地上,一直往深处挖掘,在这一天终于找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钻石。全世界第一座钻石矿也就诞生了。命名“库力斯堡矿”也叫“新热潮矿”。    
5、南非的钻石矿
提到钻石人们往住就会想到南非。南非产出的钻石素以颗粒大,质量佳而著名。从矿山开采出来的钻石英钟毛胚中有50%可以达到宝石级。五十几年前,南非的钻石产量居世界首位,所以常有顾客会问“这颗是南非钻石吗?”随着时间的推移,南非的钻石产量逐年减少。1987年南非钻石产量为1000万克拉是世界总产量的10%左右。    
6、最大单粒钻石产地  
1905年在南非普列米尔矿,发现重3106克拉巨型大钻,定名为“库利南”,1919年在该矿区又找到一块重1500克拉钻石,按它的形状,颜色、反复对比研究后确定它应该与库利南为同一晶体,所以没有命名,如果没有裂开成为二块的话,库利南重量到少在4606克拉以上。1980年在该矿区又发现第三颗大钻重599克拉。南非普列米尔矿为世界公认的巨形钻石的产地。 

中国钻石资源与产地

钻石钻石
中国的金刚石探明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第10名左右,年产量在20万克拉,钻石主要在辽宁瓦房店、山东蒙阴和湖南沅江流域,其中辽宁瓦房店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金刚石矿山。   
中国于1965年先后在贵州和山东找到了金伯利岩和钻石原生矿床。1971年辽宁瓦房店找到钻石原生矿床。目前仍在开采的两个钻石原生矿床分布于辽宁瓦房店和山东蒙阴地区。钻石砂矿则见于湖南沅江流域、西藏、广西以及跨苏皖两省的郯庐断裂等地。   
目前中国钻石主要产地有三个:辽宁瓦房店,山东蒙阴—临沭,湖南沅江流域。都是金伯利岩型,但湖南尚未找到原生矿。其中辽宁的质量好,山东的个头较大。   
目前中国现存发现的最大钻石为常林钻石,于1977年12月21日发现于山东,由常林大队魏振芳发现,故而得名“常林钻石”,现藏银行国库中。常林钻石重158.786克拉,呈八面体,质地洁净、透明,淡黄色。   
另据传,中国最大的钻石曾是金鸡钻石,也发现于该地区,重281.25克拉,但在二战期间被日军掠走,至今下落不明。

钻石 - 世界著名的十大钻石

库利南
  (Cullinan)。1905年1月21日发现于南非普列米尔矿山。它纯净透明,带有淡蓝色调,重量为3106克拉。后来被加工成9粒大钻石和96粒较小钻石。其中最大的一粒名叫“非洲之星第Ⅰ”,水滴形,镶在英国国王的权杖上。次大的一粒叫做“非洲之星第Ⅱ”,方形,64个面,重317.克拉,镶在英帝国王冠上。
  布拉岗扎
  (Braganza)。1725年发现,系巴西境内发现的最大钻石。它近乎无色,仅带有极轻微的黄色,重量为1680克拉。后来不知去向。有人怀疑,这颗钻石后来可能经更权威的鉴定,发现它并不是钻石,而是一颗黄玉。
  一颗未予命名的大钻石
  1919年,在普列米尔矿山找到一颗重达1500克拉的宝石金刚石,颜色也和库利南相似,因此有人认为它和库利南是同一个大晶体破裂而成的,故没有给这块金刚石专门命名。
  尤里卡
  (Eureke)。1893年,发现于南非奥兰治自由邦的贾格斯丰坦钻石矿。它光滑透明,呈蓝白色,光泽极佳,是一颗质量上乘的钻石。琢磨后最大的一颗重69.68克拉,被称作“高贵无比”。
  塞拉里昂之星
  (Star of Sierra Leone)。塞拉里昂的钻石以品质佳,颗粒大,有良好的八面体晶形而著称于世。塞拉里昂之星是1972年2月在扬格玛的钻石矿上发现的,重为968.9克拉,无色。
  科尔德曼.德迪奥斯
  是巴西在发现“布拉岗扎”之后所发现的最大的钻石,重922.5克拉,具极佳的蓝白色。
  库稀努尔
  (Kohinur)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钻石。相传早在13世纪时发现于印度著名的古钻石矿区——哥尔负达。原石重约800克拉,被称为“库稀努尔”。后被加工成椭圆形,重108.83克拉,无色(略带灰),并更名为“光明之山”
  大莫卧儿
  (Great Mogul),也是世界著名的古钻石之一。大约1630—1650年间发现于印度的可拉矿区,原石重787.5旧克拉,被加工成玫瑰花型,后来去向不明。
  沃耶河
  (Weyie River),系1945年发现于塞拉里昂沃耶河谷砂矿中的大钻石。原石重770克拉,近于无色,品质甚佳,后被切割加工成30颗琢形钻石。最大者为31.35 克拉,被命名为“胜利钻石”。
  金色纪念币
  (Golden Jubilee),1986年发现于南非的普列米尔矿山。原石重755.50克拉,呈深金褐色,后来磨出了一颗545.67克拉的大钻。这是目前最大的一颗琢型钻石。该钻石现被镶嵌在泰王的权杖上。

钻石 - 昂贵原因

(图)钻石钻石
钻石之所以被人类称之为“宝石之王”,并成为最昂贵的宝石品种,除与钻石本身具有魅力的品质有关外,还与钻石矿床的探测、加工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1、钻石固有的内在魅力品质
作为宝石,必须具备美丽、耐久和稀少这三大要素。钻石是唯一一种集最高硬度,强折射率和高色散于一体的宝石品种,任何其它宝石品种都是不可比拟的。这样的宝中之宝,稀中之罕,理所应当地成为贵中之最了。
2、钻石文化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钻石一直被人类视为权力、威严、地位和富贵的象征。其坚不可摧、攻无不克、坚贞永恒和坚毅阳刚的品质,是人类永远追求的目标。它具有潜在的、巨大的文化价值。
3、钻石矿床探寻艰难,耗资巨大 钻石矿床的寻找,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不小心摔一跤就能发现一个钻石矿床。钻石矿床的探寻往往要花上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和劳动,耗资巨大。如原苏联西伯利亚原生金刚石矿床的探寻,从1913年开始,历经了18年的艰辛,才得以发现;博茨瓦纳的“欧拉”原生矿床,耗资3200万美元,历经12年的奋斗才挖掘出来;近几年,在加拿大西北部发现的金刚石原生矿床,则是经历了几代地质学家的艰苦努力,耗资至少达几亿美元才找到的。
4、金刚石矿床数量少,宝石级金刚石矿床品位低
世界金刚石矿床的数量,如果与金矿数量相比的话,可以说是少得可怜,屈指可数。在开采出的金刚石中,平均只有20%达到宝石级,而其余80%只能用于工业。但这 20%宝石级金刚石的价值却相当于80%工业金刚石的5倍之多。世界金刚石年产量约为10000万克拉,宝石级约为1500万克拉,而加工成钻藏宝图网 钻石石的约为400万克拉(相当于800千克)。有人粗略统计发现,要得到1克拉(0.2克)已打磨好的钻石,需要挖掘约250吨矿石。
(图)钻石钻石
5、开采的规模浩大、难度极高 钻石矿床的开采,可以说是一件规模巨大,却又细心备至的工作。开采过程中,既需充分开采含有钻石的矿石,又要谨小慎微,以确保矿石中钻石原石颗粒完好无损。开采不当会导致经济的巨大损失。不论是露天开采,还是地下挖掘,都是一项声势和场面浩大的工程,人力物力的投入是难以想象的。
6、钻石加工程序复杂,工时量大
对开采出的矿石经精心破碎和分选后,并不像其它金属矿床一样,即可投入大批量的冶炼,而是要对每一粒钻石毛坯进行逐粒精心细致的分析,才能确定下切磨方案,以确保其重量、净度和款式。这往往需要对钻石本身物理光学性质有充分了解、经验相当丰富的人员来进行。一般步骤是:设计标线;劈钻;锯钻;车钻;磨钻;清洗分级。而这每一步骤中还包括了许许多多的小程序。每一小步都需要精湛的工艺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就拿世界之最的库利南钻石来说,原石重3106克拉,三个经验丰富、技艺超群的工匠,每天工作14小时,共耗时8个月,才将它分割成4颗大钻和101颗小钻。有些世界著名钻石的加工,往往仅设计都要花费几个月,甚至1—2年的时间。
7、到消费者手中,一颗钻石的经历繁多
据有人初步统计,一颗钻石,从它的开采、分选、加工、分级、销售,到最后卖到购买者手中,约涉及200多万人,一枚钻戒是天然造物主和200多万人心血的结晶,钻石的无比珍贵也就是在其中。

钻石 - 评价与选购

评价钻石的品质,主要从四个方面考虑:颜色(Colour)、净度(Clarity)、重量(Carat)、切工(Carat),由于它们的英文名称都以字母"C"开头所以业内把这四个标准称为钻石的4C。

颜色(Colour)

在理想的状态下,钻石是完整的等轴晶系晶体,在可见光范围内没有选择性吸收,因此表现为无色。然而天然生成的无色纯净的钻石是极为稀少的,极大部分钻石因为在其漫长的生长过程中,受到外界生长环境的影响,而使它的晶格受到损伤,致使出现深浅不一的颜色。 
钻石颜色等级排列钻石颜色等级排列
钻石颜色的三大系列:
开普系列:包括无色、浅黄至黄色钻石;
褐色系列:包括不同强度的褐色钻石;
彩色系列:包括粉红、紫红、金黄、蓝色、绿色等钻石。
钻石颜色等级比较对照表钻石颜色等级比较对照表
大部分的宝石级钻石,其颜色属于开普系列,即无色-浅黄色系列。在鉴定钻石的颜色时,将鉴定的钻石与一套国际通用的标准比色石进行比较,标准比色石的颜色是按照从无色的D级(最高等级)到黄色的Z级次序来排列的。  
以无色为最好,色调越深,质量越差。在无色钻石的颜色分级里,顶级颜色是D色,依次往下排列到Z,我们在这里只说从D到J的颜色级别,D-F是无色级别,G-J是近无色级别,从K往下就基本没有收藏意义了,但K色以下的戒托做黄金的也会很漂亮。因为从K往下钻石就会逐渐偏黄,我们选钻的时候,尽量选H 以上的颜色,I-J的级别虽然也在近无色的范畴,但多少也能察觉到一丝微黄。具有彩色的钻石,如:红、粉红、绿、蓝色等,又属于钻石中的珍品,价格昂贵。其中又以红钻最为名贵。 

净度(Clarity)

当注视钻石时,有可能会看见「瑕疵」或「内含物」-通常随着晶体组成或扭曲时而形成。净度代表钻石的透明程度,主要是从它的体积、位置和内含物的数量与瑕疵来评级,由高到低详细可分为FL、IF、VVS1、VVS2、VS1、VS2、SI1、SI2、SI3、P1、P2、P3。

美国珠宝学院在检视钻石时,会使用10倍放大镜和依据G.I.A.「美国宝石学会」的标准来鉴定钻石净度的11个等级。从完美无瑕(FL)开始,即指钻石内在和表面均无瑕疵,然后顺序到最低的瑕疵级(I3),形容单以肉眼已能发现石内的内含物与瑕疵。 
钻石净度尺度图钻石净度尺度图
下面的内容可以更好地指导你如何观察钻石的净度。

1. FL指在10倍宝石放大镜下观察钻石洁净,即宝石内部和外部均不见内含物。
2. IF指在10倍宝石放大镜下观察钻石内部无任何瑕疵,但表面或许有一点点瑕疵,重新抛光即可除去。
3. VVS指在10倍宝石放大镜下观察钻石可见到亭部或表面有极小的瑕疵。VVS1和VVS2的区别是后者有极微小棉状点和小毛茬等。
4. VS指在10倍宝石放大镜下观察钻石可见非常微小的瑕疵。VS1和VS2的区别在于后者可能有微小的棉状点或小毛茬。
5. SI指在10倍宝石放大镜下观察钻石很容易见到瑕疵,肉眼极难察觉。
6. I1、I2、I3指在10倍宝石放大镜下观察钻石易于见到小瑕疵,肉眼易见,个别有明显的解理和裂隙。
7. 所有钻石都是用10倍放大镜观察净度,只有I3级可用肉眼毫不费力地看出瑕疵。
几乎所有的钻石都或多或少含有细微的杂质或一些生长的纹线,称为“包裹体”或“内含物”,由于是天然形成的物质,钻石会显露出所有结晶过程的特征,其中包括结晶过程中会渗入了少许其他特质,是钻石内面会出现黑点或白点,它们是钻石形成的天然印记。由于很难找到一颗全无暇的钻石,所以越接近无暇的其价值就越高

*因为钻石的净度特征千变万化,而所释义的净度等级的典型特征,代表的是符合这一等级的最常见的特征,而不是这一等级中唯一可见特征。

克拉重量(Carat)

克拉相等于0.2克,通常缩写为「ct」。希腊语中的克拉源自「keration」,指长角豆树,是一种从东亚洲广泛普及到中东的植物。由于其果子被称为具有近乎一致的重量,长角豆树就被用作珠宝和贵金属的重量单位。 钻石的价格与重量的平方成正比,重量越大,价值越高。
钻石重量与直径和高度的对比钻石重量与直径和高度的对比
钻石的重量是4c中最容易度量的特征,与其它宝石一样,钻石的重量也用克拉来计量。克拉一词来自一种叫做“小角树”种子,由于这种种子的重量具有惊人的一致性,因而早期用来称量钻石的重量,一克拉即等于一粒小角树种子的重量。现在标准是一克拉等于0.2g,每一克拉分为一百份,因此一颗25分的钻石重0.25克拉。同等品质的钻石,重量越大越珍贵。
钻石的重量或大小是以克拉〔ct〕来计量的。1克拉等于0.2克,且1克拉被分成100分(或相当于200毫克)。IGI使用精确度为0.00001克拉的电子天平以称得精确的钻石重量,该钻石重量记录在钻石鉴定报告中并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切工(Cut)

钻石价值衡量的4c标准中,唯有车工是直接受人为影响。虽然钻石可以加工成各种各样的不同形状(花式),以满足不同品味,但是车工的优异程度直接影响钻石得出火、闪光。没有加工的钻石毫无光泽,只有经过训练有素的师傅精确无误的设计,巧夺天工的雕琢,才能揭开钻石的面纱,使之充分利用光的性质呈现彩虹般的“火彩”,并具有闪烁特点。车工的基本形式包括:圆型、梨型、心型、祖母绿型、公主型、橄榄型、椭圆型。
完美比例完美比例
每一颗钻石都由三个基本部份组成,冠部、腰部、底部。

冠部(crown):冠部是钻石腰部以上的梯形部份。冠部的作用,是分散进入钻石内的光线。当光线射入钻石内部会使钻石更明亮,使钻石看上去象五彩缤纷的火焰。以圆钻来说,冠部的正中央有一八角形的刻面(Facet),称为桌面(Table);桌面的每一边之外有一个三角刻面(Star Facet),称为三角刻面;每二个三角刻面之间有一个菱形刻面,称为风筝刻面(Crown Facet);每二个风筝刻面之间,接触腰围的一端,有一对腰上刻面(Upper Girdle Facet)并且成对排列,左右对称,称为上腰刻面。

腰部(girdle):腰部是环绕钻石最宽的部份,薄薄的一圈;若从钻石的侧面观察,腰围成一条线。腰部的作用,在保护钻石的边缘,防止钻石破裂,并作为宝石镶嵌之边缘。

底部(pavilion)也叫亭部:钻石腰部以下三角形的部份。钻石底部的作用,使通过冠部进入钻石的光线,反射到你的眼睛。以圆形钻石来说,冠部共有33个刻面,腰围之下有24个刻面,加上尖底1个刻面,总共为58个刻面。

钻石的切工是重要的标准。根据国家标准切工可分为很好、好和一般三级。而国际上除上述三级外还有差(Poor)这一级。做工优良的钻石各部分之间有一定的比例需要用仪器来仔细测定,才能得知它是很好、好还是一般。同样大小、同一色级、同一净度的钻石,由于切工的好坏,其价格可相差数倍之巨。切工的好坏直接影响钻石的火彩度。切工优良的钻石,散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芒,切工不良的钻石,边缘显得不锐利,光芒顿减。大自然赋予每颗钻石原石不同特征的瑕疵,然而通过切磨师的切磨,却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还原钻石的天然美丽,创造最大的价值。如图所示,要使钻石最充分的发挥它独特的美丽光芒,则完全依赖于钻石切磨的比例是否得当,以及抛光的质量,刻面的对称性等等。 

钻石 - 鉴定

1、硬度检验 钻石是已知最硬的自然生成物质,没有什么东西可在钻石上划上痕迹,若能划上痕迹的则绝非钻石。
2、导热性试验
在待辩钻石和其它相似物品上同时呼一口气,若是钻石则其表面凝聚的水雾应比其它物品上的水雾蒸发得快,这是因为钻石具有高导热性的原因。
3、观察反射光用放大镜可观察到钻石的腰围处呈现一种很细的磨砂状并有亮晶晶的反射光。钻石的这种特征是独一无二的。
4、看生长点
在放大镜下观察,真品钻石的晶面上常有沟纹和三角形生长点,而赝品有三类:
①加了氧化铝的普通玻璃,因折射率和色散提高, 容易误入,但硬度低。
②用化学合成的蓝宝石和无色尖晶石仿制,硬度接近,但折射率低并有双折射现象,在放大镜下可见重影。
③人造氧化锆仿制,硬度较高,折射好,但在转动时会反射较多的彩光,与真品在转动时只反射出微弱的黄、蓝色彩光相比,有明显的差别。
5、同类化学成分测验
铅笔的化学成分是碳和钻石一样,只是物理结构不一样,所以很多人用铅笔去检测钻石的真伪,属于一种比较实用有效的方法,在鉴定的时候,要先把钻石用水湿润,然后再用铅笔轻轻的刻划,在真钻石的晶面上,铅笔划过的地方,是不留痕迹的,而如果不是钻石,而是玻璃、水晶等材料,就会在表面上留下痕迹,一般情况下,用铅笔刻划来鉴别钻石的真假,这种方法的准确性是较高的。
6、人造氧化锆仿制,硬度较高,折射好,但在转动时会反射较多的彩光,与真品在转动时只反射出微弱的黄、蓝色彩光相比,有明显的差别。

国际权威鉴定机构

GIA认证:美国宝石学院 (Ge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 是把钻石鉴定证书推广成为国际化的创使者。它是在公元1931年由Mr. Robert Shipley所创立,至今已有将近70几年的历史,GIA是非营利机构,经费由珠宝业界人士捐献,因为GIA不涉及营利事业,在名誉第一的前提之下,不会因人为因素影响鉴定结果、所以在鉴定书内容品质方面,极具公信力。   
IGI认证:International Gemological Institute)国际宝石学院IGI(International Gemological Institute)是世界顶尖的宝石学院,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独立珠宝首饰鉴定实验室。作为世界钻石之都最古老的宝石学院,IGI 自1975年成立于比利时安特卫普。   
HRD认证:Diamond High Council(比利时钻石高层议会),成立于1973年,主要协调比利时钻石业的活动。长年以来,HRD Antwerp已经成为比利时和国际认可的官方组织,担当安特卫普钻石行业的组织者、发言人以及媒体的角色。
E.G.L认证:European Gemological Laboratory(欧洲宝石学协会)缩写,成立于1974年,总裁是有地质学位的Guy Margel ,他在比利时开设了安特卫普第一所鉴定中心EGL。并且协助消费者购买钻石及贵宝石为使命,30余年来,EGL的客户以专业的批发商、零售店及切割工厂为主,也提供鉴定及教学的服务,还有钻石重车抛光,EGL发出的证书足以提供该钻石所有的信息,包括了钻石的重量颜色、净度、尺寸,抛光.对称性等物理性质 .拥有这些数据您就可以认识到钻石的真正价值。EGL并不贩卖钻石及宝石,也不评价钻石的价值。
EGL采用最先进的工具和技术显示钻石的真实数据. 在全世界,EGL鉴定都有一定的专业地位和知名度 ,主要在安特卫普、伊斯坦布尔、约翰内斯堡、洛杉矶、伦敦、纽约、拉马特甘, 巴黎和汉城等城市。

真假钻石辨别

假钻石有三种类型。首先是用其他材料仿钻石,包括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例如,无色水晶、无色托帕石、无色锆石等。这种类型主要是仿钻石的颜色、透明度、光泽等。其中,锆石是天然材料中钻石的最佳替代品,其本身也是中档宝石品种。第二种假钻石,是指将品质低劣的钻石,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加以改善,例如激光钻孔、充填处理改善净度、镀钻石膜改变重量等。第三种假钻石,就是高温高压法及化学气相沉积法人工合成的钻石。

第一种仿钻石和第二种净度改善的假钻石鉴别比较简单,常规珠宝鉴定仪器就可有效区分。但是,处理钻石颜色的假钻石和第三种人工合成钻石的鉴别,就需要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等各类大型仪器综合检测,常规检测难以有效区分。而市民辨别钻石,也有几个小窍门。例如看手纹,即将钻石放在手上,若是真钻石是看不见手纹的,而像水钻、人造钻石等假钻石能看见手纹;用手掂,真钻石比锆石轻一半的重量;测试硬度,用钻石划玻璃,如果为真钻石,就能够割开玻璃的;滴水测试,将钻石的上部小平面拭擦干净,用牙签的末端沾一滴水在上面,真钻石上的水滴会呈现中等程度的小圆水滴形状,假钻石上的水滴则会很快散开。
[2] 

钻石证书

中国NJQSIC证书   
中国NGTC证书   
美国GIA证书   
美国GTC证书   
美国GTA证书   
比利时IGI证书 美国EGL证书   
日本CGL证书   
美国GEMES证书

钻石 - 钻石保养

虽然钻石是世上现知最坚硬的东西,但若将两颗钻石放在一起,钻石之间依然会互相刮花。应将钻石独立放在首饰盒内,避免与其他饰物同时存放。钻石具有亲油性,佩戴时尽量避免油污,当您穿戴首饰后油脂会余留在您的钻石上,令钻石的光泽变为暗淡,万一沾油,用清洗剂清洗或超声波清洗。有小碎钻的首饰尽量不要用超声波清洗,避免碎钻脱落。

1、 清洁液洗净法
用一个小碗或茶杯盛装温水,在水中调好适量的中性清洁剂。将钻石浸在水中,用牙刷轻轻刷洗,再用一个网筛兜住,在水龙头下用温水冲洗。最后用一条柔软的无棉绒布拭干即可。

2、 冷水浸法
用一个小碗或茶杯,将钻石浸在水中约30分钟,然后用一个小刷子,在钻石前后左右轻轻刷洗,再在水中挥动一会,拿出来用纸巾拭干即可。

3、 快速清洗法
购买一瓶名牌的珠宝清洁液,连同附赠的容器,按照说明洗涤钻石。

钻石 - 天然钻石与合成钻石的区别


结晶习性

合成钻石常为:立方体、八面体以及两者的聚形   
天然钻石常为: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以及两者的聚形,还有常见三角薄片双晶

颜色

合成钻石常为黄褐色,并且经常被辐照改色成蓝、橙、粉、褐以及金黄色   
天然钻石98%都是无色—浅黄系列。   

表面以及内部纹理

合成钻石:可显示树枝状或者交叉状纹理   
天然钻石:表面常见三角凹痕或者三角座,内部常显示与结构相关的纹理。   

放大观察

合成钻石:籽晶及其幻影区,各种形态的金属包体   
天然钻石:没有金属包体   

可见光吸收光谱

合成钻石:无415.5nm吸收线,在液氮获得的低温条件下可以测得658nm吸收峰和500nm以下全吸收   
天然钻石:绝大部分都是415.5nm吸收线   

紫外荧光

合成钻石:长波下通常是没有荧光的,短波下有黄绿色、橙黄色荧光,有“马耳他十字分带”现象,同时有明显磷光   
天然钻石:在长波下多为蓝白色荧光,短波下较弱或者显示惰性。   

阴极发光仪

合成钻石:与紫外荧光分布特征相似,不同成长区显示不同的荧光分带   
天然钻石:多是不规则   
因为天然钻石生长的时候,环境是时刻都会变化的,然而合成钻石的生长环境都是一成不变。   

红外光谱

合成钻石:1130波束的吸收普带   
天然钻石:1176、1282波束的吸收谱带。   

导电性

合成钻石:有的可能具有导电性或者导热性   
天然钻石:除了蓝色钻石是半导体之外,均不导电,而且是没有磁性。   

其他

比如异常双折射

钻石 - 造型艺术

几种常见的切割形式:圆形、祖母绿型、椭圆形、梨形、公主方型、枕形、心形。
切割技术工艺
一颗钻坯看起来并不起眼,必须经过仔细的切磨、加工,才会成为我们所惯见的闪烁生辉的钻石。因此,钻石的车工,直接影响钻石的价值,详见后述。最理想的切割效果当然是保持钻石的最大重量、尽量减少瑕疵,并充分展示钻石的美,以使钻石光彩照人。一般的切割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标记(划线):这是钻石切割的第一步,先检验钻坯、并在钻石表面做标记,做这项工作的人有着丰富的经验并精通加工技术。最终目的是制造出最大、最干净、最完美的钻石,以尽可能高地体现钻石的价值。划线员必须留意两点:即既要尽量保持最大的重量,又要尽量减少内含物。划线员利用放大镜研究钻坯的结构,如果是大颗粒钻石,这项工作可能要历时数月,对普通钻坯则需要几分钟。不过,不论钻坯如何细小,每一颗钻石都要经过详细的检查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划线员用印第安墨水在钻坯上划下标记,显示该钻坯要沿此线分割。通常尽可能沿钻石的天然纹理方向划线。
2、分割原石:包括劈割和锯切。
劈割:劈割师将划好的线的钻坯安放在套架上,然后以另一颗钻石沿分割线削一个凹痕,再把方边刀放在凹痕上,以手捶在劈刀上以合适的力敲击,钻石会沿纹理方向被劈成两半或多块。
锯切:大多数钻石并不适宜劈开,这时需要用锯切开,由于只有钻石才能切割钻石,因此锯片是一张在边缘涂有钻石粉及润滑剂的磷青铜圆片。钻石固定在夹子上,锯盘以高速旋转,即可将钻石锯开。现代激光技术引入钻石切割,大大提高了钻坯的加工效率。
(图)钻石钻石
成型:锯开或劈开的钻石再送到打圆部门去打圆、成型,即按照设计要求将钻石做成圆形、心形、椭圆形、揽尖形、祖母绿形等常见的切割花形,或其它特殊的形状。由于钻石是目前为止人类所认识到的最硬的天然物质,所以只有钻石才能打磨钻石,而且因钻石各个方向的硬度略有不同。所以研磨时要凭借经验,把握住钻石的基本形态:三方体、八面体、十二面体及晶体特性。一般方法是将钻坯高速旋转的车床上,然后用另一臂杆上的钻石把转动中的钻坯打圆。
3、起瓣、抛光:在一个涂有钻石粉润滑油的铸铁圆盘上,车磨出所有瓣面(刻面),使钻石发出诱人的光彩。研磨的过程通常是,首先在底层做出8个大面,然后做16个刻面。加尖底,共25个刻面,正确改错了,并由此延伸出三角小面,风筝面及腰上刻面,一共33个刻面,这样一颗圆形钻石一共58个刻面,如果没有底尖的小刻面则共有57个刻面。
并不是每颗钻坯都必须经过全部以上工序,这须视钻坯的本身特点、所要达到的目标而定,如对前述的“扁平状”钻坯可能就不用劈割这道工序,又如加工祖母绿钻石就不须经“打圆”的工序。然而,任何钻石毛坯,有两道工序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划线”、“起瓣、抛光”。一颗精工切割的钻石所产生的瓣面,其位置和角度都是经精确计算的,使钻石发出最大的光彩。由此可见,切割世界上最坚硬的宝石——钻石,不仅需要先进的设备,更需要切割师由丰富的经验、高度责任心和全神贯注,才能释放钻石全部的灵彩。首饰柜台里一颗钻石,可能遗穿越过许多国家,经过若干人之手,通过加工、镶嵌、制作后才成为一件钻石首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激光技术、电子计算机记述的引入,可以使钻坯的设计、切磨更加精确无误。

钻石 - 仿品

玻璃
玻璃不仅可以用来制作假钻石,而且几乎可以用来作为任何天然宝石的代用品。用玻璃磨成的假钻石很轻易区别,因为它的折光率低,没有真钻石那种闪烁的彩色光线,略有经验的人一看便知。一种非常简单的区别方法是,用白瓷碗密一碗清水,将有怀疑的宝石浸入清水中,冒充钻石的无色玻璃制品似乎消失在水中看不清轮廓,真钻石的轮廓暗黑,在水中十分清楚。   
人造尖晶石
和玻璃一样,生产它的目的就是为了作为许多种天然宝石的代用品和冒充品。它和钻石的区别是,缺少闪烁的彩色光线,将它浸入二碘甲烷中,也会轮廓模糊不清,而真钻石则十分清楚。  
钻石钻石
水晶和托帕石
这是两种天然矿物。无色透明的水晶和托帕石在琢磨后,粗看也有点像钻石,细看类似玻璃,缺少闪烁的彩色光线。另外,它们都是“非均质”的,而钻石却是“均质”的,用偏光仪能迅速地区别开来。   
人造蓝宝石   
人造蓝宝石是大规模生产的物质。它不仅作为宝石的代用品,在工业上也有很多用途。无色透明的人造蓝宝石在琢磨后也可作为钻石的代用品。常有这种情况,一件镶有大量小钻石的胸针项链等首饰,可能一部分钻石是真的,而又混入了一些人造蓝宝石制成的假钻石。由于宝石镶在首饰上,测试不便,此时可将整件首饰浸入“二碘甲烷”这种液体中。真钻石在液体中边缘暗黑,好似在液中凸起,非常清楚;人造蓝宝石(或水晶)在“二碘甲烷”中几乎消失看不见,这样真假便一目了然了。在没有“二碘甲烷”时,用清水也可以,虽然真假的差别较小,但仍然很清楚。   此外,人造蓝宝石也是“非均质”的,而钻石却是“均质”的,二者用“偏光仪”也很轻易区别。   
锆石是一种天然矿物,它本身也是一种中档宝石,无色透明的锆石经过细心琢磨后,是钻石的良好代用品。锆石的折光率近于2,色散也与钻石相近。因此从外观上看,锆石也会闪烁着彩色光线,与钻石很相像。在后述的各种人造假钻石出现之前,锆石是最佳的钻石代用品。   
这是一种典型的人造化合物,没有天然产的矿物,商品名称又叫“锂铌石”(linobate)。铌酸锂的硬度为摩氏5.5,与普通玻璃及钢刀相似,折光串与钻石相近,为2.21—2.30,色散是钻石的3倍。   
铌酸锂本身是透明无色的,因此是钻石的良好代用品或冒充品。不过区别并不困难,首先,它琢磨后的成品和钻石、金红石一样,有明显的双影。另外,它的硬度太低。   
钛酸锶
钻石钻石
这也是一种人造化合物,没有天然矿物,它的商品名称为“钛锶矿”或“神石”(fabu1ite)。钛酸锶硬度为摩氏5.5,用钢针可能划伤它。比重5.13,为钻石的1.46倍。它的折光率与钻石完全相同,也是2.41,色散是钻石的4倍。因此,用无色透明的钦酸镕琢磨成宝石后,闪光强度与钻石完全相同,但色彩比钻石还要绚丽。   
钛酸锶比铌酸锂更像钻石,因为它也是均质的,用放大镜观察没有双影现象。   
钇铝石榴石(YAG)
这也是人造化合物,没有天然矿物,商品代号为UAG。均质体,硬度高达8.25,比重4.55,折光率1.83。 在1960年以前,无色透明的钇铝石榴石曾作为钻石的代用品。不过它的折光率太低,琢磨出的成品远不如钻石美观。自从后来生产出性质更接近于钻石的代用品如钆镓石榴石后,钇铝石榴石除作为其它宝石的廉价代用品外,已不再用它磨制假钻石。
钆镓石榴石(GGG) 
这也是一种人造化合物,没有天然矿物,商品代号为GGG。均质体,硬度6.5,比重非常大,为7.02,是钻石的2倍,因此它的手感非常沉重。折光率2.02,色散与钻石相同。   
立方氧化锆
这是专门制造出来作为钻石代用品或冒充品的人造化合物,没有天然矿物。   
自从70年代中期制成立方氧化锆后,上面叙述的9种人造宝石原料,只用作别的中低档宝石代用品,不再用来磨制假钻石了。   
莫桑石是合成产品,也是最新的钻石模仿品。其常见颜色是微黄色的,化学成分是碳化硅,摩氏硬度9.25,比重3.22。具双折射率,折射率2.648-2.691,双折射率是0.043。   
莫桑石的导热能力与钻石接近,用钻石热导仪测试莫桑石会出现钻石反应,所以不能依靠热导仪鉴定莫桑石有一9.5度的硬度笔将它不显眼的位置会留下轻微摩擦纹,钻石的硬度是摩氏10度,所以不受影响,由于莫桑石的高硬度及高折射率特性的原因,已切割的蜞桑石表面反光及光泽与钻石极为接近

钻石 - 名钻赏析

世界最大的10颗钻石
(图)库利南希望之钻
1、“库利南”(Cullinan)。1905年1月21日发现于南非普列米尔矿山。它纯净透明,带有淡蓝色调,重量为3106克拉。后来被加工成9粒大钻石和96粒较小钻石。其中最大的一粒名叫“非洲之星第Ⅰ”,水滴形,镶在英国国王的权杖上。次大的一粒叫做“非洲之星第Ⅱ”,方形,64个面,重317.克拉,镶在英帝国王冠上。
2、布拉岗扎(Braganza)。1725年发现,系巴西境内发现的最大钻石。它近乎无色,仅带有极轻微的黄色,重量为1680克拉。后来不知去向。有人怀疑,这颗钻石后来可能经更权威的鉴定,发现它并不是钻石,而是一颗黄玉。
3、一颗未予命名的大钻石。1919年,在普列米尔矿山找到一颗重达1500克拉的宝石金刚石,颜色也和库利南相似,因此有人认为它和库利南是同一个大晶体破裂而成的,故没有给这块金刚石专门命名。
4、尤里卡(Eureke)。1893年,发现于南非奥兰治自由邦的贾格斯丰坦钻石矿。它光滑透明,呈蓝白色,光泽极佳,是一颗质量上乘的钻石。琢磨后最大的一颗重69.68克拉,被称作“高贵无比”。
5、塞拉里昂之星(Star of Sierra Leone)。塞拉里昂的钻石以品质佳,颗粒大,有良好的八面体晶形而著称于世。塞拉里昂之星是1972年2月在扬格玛的钻石矿上发现的,重为968.9克拉,无色。
(图)塞拉里昂之星库利南
6、科尔德曼.德迪奥斯。是巴西在发现“布拉岗扎”之后所发现的最大的钻石,重922.5克拉,具极佳的蓝白色。
7、库稀努尔(Kohinur)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钻石。相传早在13世纪时发现于印度著名的古钻石矿区——哥尔负达。原石重约800克拉,被称为“库稀努尔”。后被加工成椭圆形,重108.83克拉,无色(略带灰),并更名为“光明之山”。
8、大莫卧儿(Great Mogul),也是世界著名的古钻石之一。大约1630—1650年间发现于印度的可拉矿区,原石重787.5旧克拉,被加工成玫瑰花型,后来去向不明。
9、沃耶河(Weyie River),系1945年发现于塞拉里昂沃耶河谷砂矿中的大钻石。原石重770克拉,近于无色,品质甚佳,后被切割加工成30颗琢形钻石。最大者为31.35 克拉,被命名为“胜利钻石”。
10、金色纪念币(Golden Jubilee),1986年发现于南非的普列米尔矿山。原石重755.50克拉,呈深金褐色,后来磨出了一颗545.67克拉的大钻。这是目前最大的一颗琢型钻石。该钻石现被镶嵌在泰王的权杖上。

世界上最大的彩色钻石 

“斯坦梅茨”粉红钻石(the Steinmetz Pink)
发现于南非的“斯坦梅茨”(The Steinmetz Pink)粉钻是迄今最大的粉钻,原石重 100 carats ,切割后重 59.6 carats,毫无瑕疵,是世界上深色粉红钻中最大的一颗,切割所花时间为20个月。

高品质的粉红钻被视为稀世奇珍。澳大利亚是全球粉红钻唯一的固定来源,巴西、印度、南非也出产一些粉红钻。世界上最大的一颗粉红钻产于南非。
穆萨耶夫红钻(Moussaieff Red)
穆萨耶夫红钻(Moussaieff Red)是一颗5.11克拉、精美的三角形红色钻石,这颗钻石是1960年在巴西被一位农民发现的,呈三角形、重5.11克拉的,虽然与其他钻石相比,这颗钻石的重量不值一提,但是在红钻石中她可是首屈一指的大钻石,它的价值却远远高于它的重量。
穆萨耶夫红钻(Moussaieff Red)曾于2003年在华盛顿的史密森学会(Smithsonian)以及2005年在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分别展出。GIA只对5颗红色钻石进行过分级评估,而穆萨耶夫红钻是其中最大的,这足以显示其稀有和珍贵。拿在手里打磨它,犹如抚摸蒙娜丽莎的脸颊,圆润细腻。
“永恒的心”(the Heart of Eternity)
“永恒的心”(the Heart of Eternity)重27.64克拉,发现于南非的普雷米尔矿区,是难得一见的极品蓝钻,与蓝钻家族最有名的厄运之钻“希望”成因一样,都是由于钻石的晶体结构中含有硼原子。

大海一样深沉而又湛蓝的蓝钻石也是价值不菲,它的稀有度仅次于红钻石。如今蓝钻石几乎只在南非和澳大利亚有出产。
“欧纳特”钻(the Allnatt)
黄色钻石是棕色钻石中少有的足色钻石,而超过100克拉的足色彩色钻石则更为罕见。

“欧纳特”钻(the Allnatt)重达101.29克拉,以它前任主人Major Alfred Ernest Allnatt的名字命名。据称发现于南非。世界上约有12颗此种颜色的彩钻重量超过100克拉,它就是其中之一。

世界最著名的八大钻石

(图)钻石钻石
1、英王权仗
1661年英王查理二世举行加冕典礼时制成。1910年,在权杖上端加镶了世界最大的钻石“非洲之星I”,它的形似水滴,重达530.2克拉。
2、梨形的德勒斯坦钻石
梨形的德勒斯坦钻石,是已知世界上最大的绿色钻石:重41克拉。
3、柯伊诺尔钻石
历史名钻“柯伊诺尔”又名“光明之山”,世界最古老的名钻,现重106克拉。
4、世纪钻石
世纪钻石 重273克拉,仅次于克利兰一号及二号。1980年在南非发现,原石重599克拉。经过专业切磨师耗用三年的时间,精心切割打磨,这颗毫无瑕疵的巨钻终于诞生了。
5、英帝国王冠
英帝国王冠上镶有著名的"黑王子红宝石"(王冠中部正中,红色),世界第二大钻石"非洲之星第二(王冠下部正中,比黑王子红宝石大)"和圣爱德华蓝宝石(王冠顶部十字架中心),王冠上共镶有4粒红宝石、11粒祖母绿、16粒宝石蓝、227粒珍珠和超过2800粒大大小小的钻石。
6、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钻石
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钻石。原石890克拉,切磨出407.48克拉的梨形钻,在1988年拍卖会中以1250万美元成交。
7、金绿石猫眼
金绿石猫眼。在1991年拍卖会中以六万五千美元成交。
8、噩运之钻“希望”
噩运之钻“希望”。重45.52克拉,深蓝色,世界著名珍宝。





m